好词好句网

鉴赏诗歌技巧,鉴赏诗歌技巧有哪些

诗歌,是语言艺术中最为精炼的形式,承载着人类最深沉的情感和最精妙的哲思,要真正读懂一首诗,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同掌握开启宝库的钥匙,鉴赏诗歌并非遥不可及的特权,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获得的技能。

鉴赏诗歌技巧,鉴赏诗歌技巧有哪些-图1

溯源:了解诗歌的出处与作者

每一首诗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特定时代、特定个体生命体验的结晶,了解其出处与作者,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诗歌的出处,通常指向其收录的文集或创作的具体情境,读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若知道它出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便能立刻将这首诗与安史之乱前夜,唐代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联系起来,这首诗是杜甫从长安前往奉先县探家途中的所见所感,是其“诗史”风格的典型代表,了解出处,就是将诗歌放回它原本的历史坐标中。

同样,对作者的认知也至关重要,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观念、艺术风格,都会深刻地烙印在其作品之中,李白的诗风豪放飘逸,与他遍访名山、求仙学道的经历以及盛唐的开放气象密不可分;而李商隐的诗则含蓄蕴藉、朦胧多义,这与他身处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沉沦下僚,情感经历曲折有关,读李商隐的《锦瑟》,如果不了解他晚年的心境和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就很难深入体会诗中那种怅惘迷离的基调,在接触一首新诗时,花些时间了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阶段,是十分必要的准备。

知人:深入作者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是连接诗歌文本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它包含了诗人创作时的具体境遇、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个人心境。

时代背景是宏观的创作土壤,魏晋诗歌多忧生之嗟,与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密切相关;南宋诗词中常怀家国之痛,如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其悲愤与期盼直接源于北宋灭亡、偏安一隅的现实,理解了时代的大气候,才能明白诗人为何会发出那样的声音。

个人境遇则是微观的创作触发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前小序明确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清楚地交代了创作的时间、场景和直接动机——中秋之夜,醉酒思亲,了解了这一点,对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便能有更切身的体会,有时,背景信息就藏在诗题或诗句中,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标题即点明了出使边塞的事件;有时则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将诗歌置于具体的时空背景下,文本的意蕴才会变得丰满而立体。

论世:解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掌握这些手法,是进行专业鉴赏的核心。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关键概念,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系列意象的组合,共同营造出萧瑟、凄凉、孤寂的意境,完美地传达了天涯游子的愁思,品味诗歌,就是要抓住这些核心意象,感受它们所构建的整体氛围和艺术空间。

表现手法则更为多样,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能增强形象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将抽象的“愁”具象化为滚滚东流的春水,其浩渺无尽之感扑面而来,象征手法则用具体事物暗示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如屈原以“香草美人”象征高洁的品行。

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的,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但更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移情于物,让花鸟都带上了感时伤乱的情绪,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含蓄,对比、用典、虚实结合等手法也极为常见,分析手法时,切忌孤立地贴标签,而应紧密结合诗句,阐述其如何为表达情感、深化主题服务。

品味:沉浸于语言的韵律与节奏

诗歌,尤其是古典诗词,具有独特的音乐美,这种美感来源于其精心的声律安排。

平仄是古诗词声律的基础,通过平声(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二声)和仄声(三声、四声及古入声)的有规律交替,形成语言的抑扬顿挫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其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押韵则通过句尾同韵母字的回环往复,营造出和谐统一的听觉效果,从《诗经》的重章叠句,到唐代成熟的近体诗,押韵一直是诗歌形式美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便于吟诵记忆,更能将分散的诗句凝聚成一个情感连贯的整体。

对仗要求上下句在词性、结构上相互对应,形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数词、名词、动词、颜色词一一对应,构成一幅工整又生动的画卷,这些格律规则并非束缚,而是诗人匠心独运的体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即便在现代诗的鉴赏中,语言的节奏、内在的韵律也是不容忽视的审美维度。

鉴赏诗歌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反观形式的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过程,它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却有着通向更丰富理解的路径,当我们带着对历史的理解、对作者的共情、对艺术的敏感去品读一首诗,便是在与另一个灵魂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对话,能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对美的感知力,让我们在纷繁的现实中,寻得一方宁静而深邃的精神栖息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