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高考作文写诗歌,高考作文写诗歌怎么给分

在高考语文试卷的版图中,诗歌写作曾是一片被明确标注为“禁区”的土地,考试说明中那句“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如同一道清晰的边界,将无数诗意的梦想拦在了考场之外,近年来,随着北京卷等地区在微写作题目中为诗歌敞开一扇窗,风向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转变,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开始显露出孕育惊喜的绿意,掌握诗歌写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文学情怀,而是一项能为高考征程增添独特光彩的实用技能。

高考作文写诗歌,高考作文写诗歌怎么给分-图1

诗歌的灵魂,在于其凝练语言中蕴含的无限张力,它不同于散文的铺陈,也不同于议论文的逻辑推演,诗歌追求的是“意无穷”的境界,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在有限的文字之外,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当我们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到的不仅是一幅画面,更是对幸福生活的纯粹向往与复杂况味,这种以一当十的语言效力,正是诗歌最核心的魅力。

要叩开诗歌创作的大门,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诗歌素材库,这个库房的基石,是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

古典诗词的浸润与化用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唐诗宋词的璀璨星河,古典诗词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营养。

理解诗歌,必须回到其诞生的具体历史语境,杜甫为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若不置于安史之乱的离乱背景下,便难以体会其中深沉的家国之痛,李煜后期词作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尽哀婉,正是亡国之君独特心境的艺术呈现,了解创作背景,并非为了机械地复述历史,而是为了理解诗人的情感密码,学习他们如何将个人命运与时代风云熔铸于诗行之中。

在高考的微写作中,对古典诗词的运用,更高明的方式是“化用”而非“引用”,不是简单地将诗句放入文中,而是将其意境、手法融入自己的创作。

不妨设想一个以“坚韧”为主题的题目,你可以直接描写松柏,但若能化用郑板桥咏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描绘一株在岩缝中生长的植物,其内涵便即刻深远,这种化用,要求我们对古典精神有真正的理解与共鸣。

现代诗歌的借鉴与吸收

古典诗词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而现代诗歌则为我们展示了语言创新的无限可能,现代诗在形式上是自由的,但其内在的艺术规律同样值得深入探究。

以意象的营造为例,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手法,意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黑夜”、“眼睛”、“光明”这些寻常词汇,经过诗人的组合,构成了一个充满抗争与希望的强大意象,在练习时,可以尝试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具体意象,比如将“孤独”描绘为“一艘没有航标的船”,将“思念”描绘为“一张被时间磨得发亮的旧唱片”。

除了意象,现代诗常用的手法如通感、隐喻等,同样能为文章增色,通感是打通不同感官的界限,如“她的声音有着茉莉花的清香”;隐喻则是通过暗示建立联系,如“生活是一张无法逃脱的网”,这些手法的恰当运用,能让语言立刻生动、立体起来。

从读到写:诗歌创作的实践路径

拥有了足够的储备,关键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考场上的创作能力。

第一步是“仿写”,找到触动你的短诗,分析其结构、意象和节奏,然后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进行“替换”创作,这是最有效的学习路径。

第二步是“命题练习”,给自己设定具体题目和行数限制,进行针对性训练,以“窗”为题,写一首8行以内的短诗,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窗是内与外的界限,是观察世界的框架,是光与希望的通道,还是禁锢与自由的象征?

在考场上创作时,务必遵循一个清晰的流程:审题 -> 立意 -> 择象 -> 凝练

  • 审题:精准把握题目要求与情感倾向。
  • 立意:确定你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与情感,这是诗歌的灵魂。
  • 择象:选择最能承载你立意的具体意象,避免空泛的抒情,让意象自己说话。
  • 凝练: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表达,反复推敲每一个字词,确保其不可替代,注意诗句间的内在节奏与韵律感,即使是自由诗,读起来也应朗朗上口。

考场实战:当诗歌邂逅微写作

当高考微写作题目出现“写一首小诗”或“运用诗歌手法”的要求时,便是你展现才华的时刻。

面对一个描绘“秋日校园一景”的题目,平庸的写法是:“放学后,校园很安静,树叶黄了。” 而具有诗意的表达可以是:“夕阳/为教学楼镀上金边/纷飞的银杏叶/是秋天写给大地的明信片/篮球架下/一只麻雀啄食着寂静。” 后者通过“夕阳”、“银杏叶”、“明信片”、“麻雀”、“寂静”等一系列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生动且富有诗意的画面,其艺术感染力高下立判。 要求表达对“时光”的感悟,你可以写道:“时光不是冰冷的尺/而是母亲手中/那团温暖的毛线/被她编织成/一件件叫做‘日子’的衣衫。” 这里运用了隐喻,将抽象的时光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温暖事物,情感真挚,想象新颖。

必须清醒认识到,高考考场上的诗歌,本质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它考察的并非要你成为诗人,而是检验你是否具备了运用高度凝练、形象的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其本质是高级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对世界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的综合体现。

诗歌写作,这门看似“无用”的艺术,实则蕴含着极其“有用”的智慧,它训练我们捕捉瞬间的灵感,以最精准的方式呈现思想,在限制中寻求自由的表达,这道微光,或许不能立刻照亮所有前路,但它确能为你的人生行囊,增添一份独特的重量与光华,在高考这个人生的特殊节点上,敢于拥抱诗意,不仅是一次考试的策略,更是一次对自我表达深度的勇敢探索。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