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诗歌教学通用指导与模板
在进入具体教案之前,我们先明确中班(4-5岁)幼儿诗歌教学的核心目标和通用方法。

核心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
- 理解诗歌的名称、主要内容和情节。
- 感知诗歌的韵律、节奏和美感。
- 学习并尝试运用诗歌中的新词汇和优美句式。
- 能力目标:
- 能有感情地、完整地朗诵诗歌。
- 能用简单的语言或动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 初步尝试简单的诗歌仿编或创编。
- 情感目标:
- 喜欢欣赏和朗诵诗歌,感受诗歌带来的快乐和美感。
- 萌发对大自然、生活周围事物的热爱之情。
通用教学流程(四步法)
-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 方法: 谈话导入、情境导入、游戏导入、实物/图片导入、音乐导入。
- 目的: 快速吸引幼儿注意力,为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
展开环节:理解感知,学习朗诵
- 第一步: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1-2遍。
-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这首诗歌讲了什么?”
- 第二步:分段理解,深入分析。
- 结合图片、动作、实物或多媒体,逐句或逐段讲解诗歌。
- 提问:“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 学习关键词汇,理解诗歌的意境。
- 第三步:多种形式,学习朗诵。
- 跟读: 教师念一句,幼儿跟读一句。
- 接龙读: 教师念前半句,幼儿念后半句。
- 动作朗诵: 引导幼儿为诗歌内容创编简单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诵。
- 分组朗诵: 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对诵或轮诵。
- 第一步: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
巩固环节:拓展延伸,深化体验
- 方法: 表演游戏、绘画创作、谈话讨论、仿编诗歌。
- 目的: 将诗歌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发展创造能力。
-
结束环节:总结回顾,自然收尾
- 简单回顾诗歌内容,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精彩表现。
- 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中班语言诗歌教案大全(具体案例)
以下是几个不同主题的经典中班诗歌教案,供您参考。
主题诗歌——《小雨点》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池塘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爬。
活动目标:
-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 学习并运用“沙沙沙”、“乐得”等词语,并尝试用动作表现诗歌内容。
- 萌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兴趣和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 物质准备: 《小雨点》PPT或图片(花园、池塘、田野)、小雨点的声音、小雨头饰、小花朵、小鱼、小苗的卡片或头饰。
- 经验准备: 幼儿在雨天有过观察雨的经验。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声音猜谜,激发兴趣
- 教师播放“沙沙沙”的雨声,提问:“小朋友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声)
- “下雨的时候,小雨点都会落到哪里去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关于小雨点的诗歌。”
展开环节:理解感知,学习朗诵
- 完整欣赏:
- 教师结合PPT,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一遍。
- 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小雨点都落到了哪些地方?”(花园、池塘、田野)
- 分段理解:
- 学习第一段:
- 出示花园图片,提问:“小雨点落到了哪里?花儿怎么样了?”(乐得张嘴巴)
- 请幼儿模仿花儿张嘴巴开心的样子,学习词语“沙沙沙”、“乐得”。
- 学习第二段:
- 出示池塘图片,提问:“小雨点又落到了哪里?鱼儿怎么样了?”(乐得摇尾巴)
- 请幼儿学小鱼摇尾巴,提问:“为什么小鱼也开心?”(因为有水了)
- 学习第三段:
- 出示田野图片,提问:“最后小雨点落到了哪里?苗儿怎么样了?”(乐得向上爬)
- 请幼儿学小苗慢慢长大的样子,提问:“为什么苗儿也开心?”(因为雨水能让它快快长高)
- 学习第一段:
- 多种形式朗诵:
- 跟读: 教师带领幼儿边看图片边朗诵。
- 动作朗诵: 全体幼儿起立,根据诗歌内容做动作(双手抖动模拟雨点,双手开花模拟张嘴巴,双手放在身后摇尾巴,双手从下往上模拟向上爬)。
- 分组朗诵: 第一组念“小雨点,沙沙沙”,第二组念后面的内容。
巩固环节:游戏“小雨点找朋友”
- 请一部分幼儿戴上小雨头饰,一部分幼儿分别戴上花、鱼、苗的头饰。
- “小雨点”一边念“沙沙沙”,一边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花儿、鱼儿、苗儿)。
- 找到后,两个好朋友一起表演诗歌中的句子。
结束环节
- “今天我们和小雨点成为了好朋友,知道了小雨点能让花儿开、鱼儿游、苗儿长,我们也要爱护水资源哦!”
- 在表演区投放头饰,供幼儿自由表演。
主题诗歌——《秋天的颜色》
秋天是黄色的,因为树叶是黄色的。 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枫叶是红色的。 秋天是白色的,因为云朵是白色的。 秋天是彩色的,因为我的眼睛是彩色的。
活动目标:
-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秋天的色彩美。
- 学习“XX是XX色的,因为XX是XX色的”的句式,并尝试进行仿编。
- 愿意大胆表达自己对秋天颜色的发现。
活动准备:
- 物质准备: 代表秋天颜色的实物或图片(黄树叶、红枫叶、白云、菊花等)、各种颜色的蜡笔、画纸。
- 经验准备: 幼儿对秋天有初步的观察和感受。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 “秋天来了,你发现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言)
展开环节:理解感知,学习朗诵
- 完整欣赏:
教师朗诵诗歌,提问:“诗歌里说秋天有哪些颜色?”(黄、红、白、彩色)
- 分段理解:
- 逐一出示树叶、枫叶、白云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诗歌的前三句。
- 重点学习句式:“秋天是黄色的,因为树叶是黄色的。”
- 提问:“为什么说秋天是彩色的呢?”(因为我的眼睛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颜色)
- 多种形式朗诵:
- 师生问答: 教师问“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幼儿用诗歌里的句子回答。
- 分句朗诵: 男孩念前半句“秋天是黄色的”,女孩念后半句“因为树叶是黄色的”。
巩固环节:绘画仿编“我眼中的秋天”
- 教师引导:“除了诗歌里的颜色,你还在秋天看到了什么颜色?比如蓝色的天空、橙色的橘子……”
- 出示画纸和蜡笔,请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秋天颜色。
- 鼓励幼儿用“XX是XX色的,因为XX是XX色的”的句式来介绍自己的画。
“秋天是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