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伟的最新名言绝句,哪句最戳中当下人心?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其中很多名句都符合绝句的格式(四句,每句五言或七言)。

伟的最新名言绝句,哪句最戳中当下人心?-图1

以下我将为您分类整理一些毛泽东最著名的、符合绝句格式的名言,并附上简要的赏析。


战争与革命(气势恢宏,充满豪情)

《七律·长征》节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出处: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
  • 赏析:这四句是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不怕”二字开篇,奠定了无畏的基调,将连绵的“五岭”比作“细浪”,将高大的“乌蒙山”看作“泥丸”,用极度的夸张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征服险阻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节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出处:1949年,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后。
  • 赏析:这四句描绘了南京解放的历史性时刻。“百万雄师过大江”展现了摧枯拉朽的磅礴气势。“虎踞龙盘”形容南京地势险要,而“今胜昔”则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天翻地覆慨而慷”抒发了革命胜利后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

《忆秦娥·娄山关》节选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出处: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重占娄山关。
  • 赏析:虽然《忆秦娥》是词牌名,但最后两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因其绝句般的精炼和力量,已成为千古名句,它形象地比喻了革命道路的艰难险阻如同钢铁长城,但红军决心克服万难,重新开始,奋勇前进。

山河与咏物(壮丽山河,意气风发)

《沁园春·雪》节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出处:1936年,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
  • 赏析:这四句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阔无垠。“千里”、“万里”展现了空间的辽阔,“冰封”、“雪飘”写出了严寒的酷烈。“江山如此多娇”一句,将自然之美与民族自豪感融为一体,为下文评论历史英雄做了铺垫。

《七律·到韶山》节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出处:1959年,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
  • 赏析: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流传极广的名言,它深刻地揭示了革命胜利的源泉——无数先烈怀着豪情壮志的牺牲,才敢于创造出翻天覆地的新世界,语言铿锵有力,充满了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

《卜算子·咏梅》节选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出处:1961年。
  • 赏析:这四句通过咏梅,塑造了一个在严寒中傲然挺立、自信乐观的战士形象。“悬崖百丈冰”是极度的严酷环境,而“犹有花枝俏”则是在逆境中绽放的美丽与坚强,这既是写梅,也是写人,写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的坚贞与乐观。

信念与理想(高瞻远瞩,充满哲理)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节选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 出处:1949年,写给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的和诗。
  • 赏析:这两句充满了人生智慧,前半句劝慰朋友不要过于沉溺于个人情绪,以免损害健康;后半句则劝人要有开阔的胸襟和长远的眼光,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和未来,体现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宽广胸怀和哲学思辨。

《清平乐·六盘山》节选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出处: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
  • 赏析:这四句表达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雄心壮志。“长缨在手”象征着掌握了革命的武器和力量,“缚住苍龙”则比喻要彻底打败反动派,设问的句式,更凸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渴望。

毛泽东的这些名言绝句,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生动写照,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 气势磅礴: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 意象宏大:常以“长城”、“长江”、“昆仑”、“天地”等入诗。
  • 哲理深刻:将具体的历史事件与普遍的人生哲理、社会发展规律相结合。
  • 语言精炼:用词精准,富有张力,易于传诵。

希望这份整理能帮助您更好地领略伟人诗词的风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