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名言
这些名言流传深远,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粮食的敬畏和节俭的传统美德。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出处:清代朱柏庐《朱子家训》
- 释义:喝一碗粥、吃一碗饭,都应该想想它来得不容易;衣服上的一根丝线、一根线索,都要常常想着它生产的艰难,这是劝诫人们要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财物,尤其是粮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出处:唐代李绅《悯农二首》
- 释义:有谁知道盘子里的饭菜,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汗水,这是流传最广、最形象地描绘粮食生产艰辛的诗句,是爱惜粮食教育中最经典的一句。
-
民以食为天。
- 出处:《汉书·郦食其传》
- 释义:人民把粮食看作是最重要的生存根本,这句话强调了粮食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基础性地位,从宏观层面说明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出处: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 释义: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农民在酷暑中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筋疲力尽却感受不到炎热,只希望夏天能更长一些,多收割一些粮食,侧面烘托了粮食的珍贵。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出处:唐代李商隐《咏史》
- 释义:纵观历代圣贤的治国经验,成功多源于勤劳节俭,衰败则多由奢侈浪费所致,将爱惜粮食(勤俭)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提升了其思想高度。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名言
这些名言结合了时代背景,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 背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锡康等2025年发起,后成为全社会倡导的节约风尚。
- 释义:倡导在就餐时珍惜食物,将盘子里的食物吃干净,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这是一句行动口号,简单有力,深入人心。
-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 出处:毛泽东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
- 释义:只要粮食充足,心里就有底,就不会感到慌张,这句话强调了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稳定和人民信心的极端重要性。
-
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
- 释义:在丰收的年景,不能忘记饥饿和困苦的日子;在富足的时候,更应该保持节约的习惯,这是一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智慧。
国外名言
节约粮食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许多外国名人也对此有过精辟论述。
-
粮食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
- 出处:古谚语,常被 attributed to various figures.
- 释义:将粮食视为神圣的恩赐,强调了其珍贵性和不可辜负性,带有感恩和敬畏的色彩。
-
当食物充足时,人们会忘记饥饿的滋味。
- 出处:非洲谚语
- 释义:这句话警示人们,在富足的时候不要忘记曾经的匮乏,要始终保持对粮食的珍惜之心,防止浪费。
-
浪费食物,就是浪费生命。
- 释义:从生命的高度来定义食物浪费,因为食物是维持生命的源泉,浪费食物等同于对生命资源的亵渎和浪费。
俗语与谚语
这些民间俗语通俗易懂,流传甚广,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
-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 释义:在吃饱的时候省下一口饭,到了饥饿的时候就能换来更多的粮食,形象地说明了平时节约的重要性。
-
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 释义:每一顿饭都省一口,一年下来就能省下一大斗粮食,强调了积少成多的道理,鼓励人们从点滴做起。
-
宁肯肚子饱,不让粮仓满。
- 释义:这里的“粮仓满”指的是浪费,宁愿自己吃得饱饱的,也不要让粮食因为吃不完而白白浪费掉,直白地表达了反对浪费的态度。
-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 释义:珍惜衣服,将来才会有衣服穿;珍惜粮食,将来才会有粮食吃,说明了节俭与富足之间的因果关系。
希望这些名言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传播爱惜粮食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