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列表,更是一套方法论、知识库和实战演练的结合体,旨在帮助你从“看不懂”到“看得懂”,再到“答得准、答得全”。

第一部分:诗歌鉴赏“万能公式”与核心思路
在接触具体例子前,请先建立这个思维框架,任何一首诗的鉴赏,都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核心维度展开:
-
写了什么?—— 意象与意境
- 意象:诗中具体的、带有主观情感色彩的物象(如:月、柳、酒、雁、孤舟)。
- 意境:由多个意象组合起来所营造出的整体氛围和境界(如:雄浑壮阔、恬淡自然、孤寂冷清、豪迈奔放)。
- 方法:找到核心意象,分析其象征或暗示意义,然后将它们串联起来,描绘出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
-
怎么写的?—— 手法与技巧
-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
-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象征、渲染、白描等。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
- 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铺垫、照应、起承转合等。
-
表达了什么?—— 情感与主旨
- 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思乡怀人、热爱自然、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等。
- 主旨:诗人通过诗歌内容,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人生感悟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方法:将“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结合起来,分析诗人为何选择这些意象和手法,最终落脚到其情感态度和思想主旨上。
-
有什么妙处?—— 效果与评价
- 语言效果:语言是凝练、质朴、华丽、清新,还是含蓄、隽永?
- 艺术效果:该手法/技巧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使形象更鲜明、使情感更强烈、使主旨更深刻、使结构更严谨等)。
- 方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某个词、某个句、某个手法的精妙之处,并说明其对全诗的艺术贡献。
第二部分:分题型鉴赏示例与解析
炼字/炼句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请赏析某句诗的妙处。
示例诗歌: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问题:赏析“润物细无声”中“润”字的妙处。
【答题思路与示例】
-
解释字义:
“润”字的本义是滋润、使湿润。
-
描绘景象/还原语境:
“润物细无声”描绘了春雨在寂静的夜晚,悄然无声地滋润着世间万物的景象。
-
分析手法/效果:
- 拟人手法:“润”字将春雨人格化,仿佛它是有意识、有情感的生命体,懂得体贴万物,默默奉献。
- 炼字效果:这个字用得极为精准、传神,它不仅写出了春雨“细”的特点(雨丝细密),更写出了春雨“好”的本质——它不声张、不扰民,却给大地带来生机,一个“润”字,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将春雨的温柔、无私和伟大表现得淋漓尽致。
-
总结情感/主旨:
诗人通过这个“润”字,不仅赞美了这场及时雨,更寄托了自己对这种润泽万物、不求回报的高尚品格的向往和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春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希望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 “润”字用得极为精妙。 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雨人格化,赋予了它体贴万物的情感。 “润”字生动地描绘了春雨无声滋润万物的景象,既写出了春雨“细”的特点,又点明了它“好”的本质——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这个字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不仅写出了春雨的温柔与无私,更寄托了诗人对这种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民生福祉的期盼,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诗歌: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问题:这首曲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题思路与示例】
-
找出意象:
全曲的意象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
概括意境:
-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孤寂的意境,前九个名词并列,没有动词,纯粹的画面叠加,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共同构成一幅深秋黄昏的羁旅图。
-
分析意象作用:
- 枯藤、老树、昏鸦:衰败、凄冷、黄昏的意象,奠定了全曲悲凉的基调。
- 小桥、流水、人家:温馨、宁静的景象,但这里是“他人”的家,反衬出“断肠人”的无家可归和孤独感,以乐景衬哀情。
- 古道、西风、瘦马:荒凉、苍茫、旅途劳顿的意象,点明了“断肠人”的漂泊状态。
- 夕阳西下:既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也象征着人生暮年或希望的渺茫,是悲凉氛围的催化剂。
- 断肠人、天涯:点明主体和地点,是情感的直接抒发,将前面的所有景物都笼罩在“断肠”的巨大悲痛之下。
-
提炼情感/主旨:
- 抒发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孤独愁苦、悲凉绝望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首曲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一系列意象。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的意境。 诗人通过描绘一幅深秋黄昏的羁旅图,特别是用“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景象反衬出游子的孤独,以及用“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景象点明其漂泊之苦,最后以“夕阳西下”和“断肠人在天涯”点睛,将全曲的情感推向高潮,全篇情景交融,抒发了天涯游子思念故乡、孤独愁苦、悲凉绝望的深沉情感。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诗歌: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问题: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与示例】
-
明确手法:
-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和反衬的手法。
-
结合诗句分析:
-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 诗句:“斜晖脉脉水悠悠。”
- 分析:夕阳脉脉含情,江水悠悠不断,这既是眼前之景,也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写照。“脉脉”写出了她的含情凝望和失落,“悠悠”则写出了她等待时间的漫长和
-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