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楸树诗新篇,今朝谁解其中味?

楸树是一种在中国文化中寓意深远、形象优美的树木,它不仅是优良的用材,更因其挺拔、高洁的姿态,成为诗人笔下寄托情感、志向和乡愁的意象。

楸树诗新篇,今朝谁解其中味?-图1

楸树的诗歌,往往围绕着以下几个核心意象展开:

  1. 材质优良:古代常以“楸”为棺木,因其坚实耐腐,象征着高贵与不朽,它也是制作良琴、棋盘、家具的上好材料,代表着雅致与品质。
  2. 姿态挺拔:楸树树干高大通直,树冠如盖,给人以正直、昂扬、气宇轩昂之感。
  3. 孤独与坚守:作为行道树或庭院中的孤植,它常常独立于天地之间,带有一种孤高、坚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4. 时光与乡愁:楸树生长缓慢,寿命长,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庭院、村口的老楸树,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是乡愁的具体寄托。

以下为您精选一些与楸树相关的古典诗词,并附上赏析,希望能让您领略到楸树独特的文学魅力。


唐代诗篇中的楸树

唐代是咏物诗的鼎盛时期,楸树的形象在这一时期被充分挖掘。

杜甫《奉赠射洪李四丈》(节选)

古人三独立,今子一敌场。 气敌千人俊,风高百代强。 秋楸临水辞,凉月满船光。 酒酣揖让略,尔辈何足量。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中,将“秋楸”置于一个开阔而略带萧瑟的背景中。“秋楸临水辞”,描绘了秋天的楸树伫立在水边,仿佛在告别什么,这里的楸树,既是景物,也烘托了诗人与友人李四丈分别时的氛围,楸树的枝叶在秋风中摇曳,与水中的倒影、天上的凉月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冷而孤高的画面,也暗喻了诗人与友人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情谊。

白居易《东城桂》(节选)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天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注】 虽然这首诗咏的是桂树,但在白居易的另一首诗《玩新庭树因咏所怀》中,他明确提到了楸树:

芳生杨柳吹,气起楸梧动。 霭霭碧云晚,团团素秋空。

【赏析】 白居易将楸树(梧)与秋天紧密联系在一起。“气起楸梧动”,楸树的摇动,带来了秋天的气息,它高大而繁茂,其姿态影响了整个庭院的空气和氛围,仿佛是秋天的使者,这里的楸树,不再是孤寂的,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是秋日庭院里不可或缺的风景。

温庭筠《处士卢岵山居》

西溪问樵客,遥主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响贯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雀散,满山荞麦花。

【注】 诗中虽未直接点明“楸”字,但“古树老连石”的形象,正是楸树这类长寿、高大树种的典型写照,在隐士的山居环境中,这样一棵与岩石相伴的古老楸树,本身就是一种风骨的象征,它见证了隐士的清高与岁月的流逝。


宋代诗篇中的楸树

宋代文人更注重哲理与心境的抒发,楸树的意象也变得更加内敛和深沉。

梅尧臣《楸树》

楸树耸直上,百尺未盈寻。 孤生依馆阁,挺拔凌高岑。 与松柏同类,异在材不任。 斧斤纵寻伐,匠石亦何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专门咏叹楸树的佳作,梅尧臣精准地抓住了楸树“耸直挺拔”的形态特征。“孤生依馆阁”,点明了它作为庭院观赏树的身份,带有一种孤高之气,诗中最妙的是后四句,诗人将楸树与松柏对比,说它“异在材不任”,意思是它不像松柏那样能做栋梁之材,这并非贬低,反而是一种赞美:正因为它不被世俗的功用所累,才能保持其孤高挺拔的本色,即使被砍伐,匠人也未必懂得它的真正价值,这是一种“无用之用”的哲学,将楸树的品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同(与可)《守居园池杂题·书轩》

楸梧日已老,风雨晚飕飕。 独坐对群简,灯前空白头。

【赏析】 文同是画竹名家,他的诗也充满了画意和文人的孤寂感。“楸梧日已老”,楸树和梧桐都已年迈,在风雨中发出飒飒声响,这不仅是写景,更是写心境,诗人独坐书房,面对着书卷,看到窗外老态的楸树,联想到自己“灯前空白头”的处境,楸树的衰老,与诗人的白头相互映衬,将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现代诗歌中的楸树

现代诗歌中,楸树的意象更多与童年、故乡和记忆联系在一起。

简媜《楸树》

(节选) 记忆里的楸树,总在村口。 春天,一树紫花,像一团迷离的梦。 夏天,浓密的叶子,筛下阳光,在地上画着棋盘。 我们在树下追逐,笑声惊飞了歇脚的鸟儿。 它不说话,只是站着,站着, 站成我们童年最忠实的背景。

【赏析】 现代散文家简媜的笔下的楸树,充满了温情和画面感,它不再是孤高或萧瑟的,而是温暖的、充满回忆的,它不再是诗人品格的象征,而是“童年最忠实的背景”,楸树下的游戏、光影、笑声,构成了一个具体的、可感的故乡,这种写法,将楸树从一个文化符号拉回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赋予了它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楸树的诗歌,如同一部微缩的中国文人精神史。

  • 在唐代,它昂扬挺拔,与秋月、急流为伴,是送别与高洁的背景板。
  • 在宋代,它内敛深沉,承载着“无用之用”的哲学和文人的孤寂与自省。
  • 在现代,它回归质朴,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承载乡愁与记忆的温暖符号。

无论是“气起楸梧动”的雄浑,还是“独坐对群简”的孤寂,亦或是“村口的楸树”的温情,楸树始终以一种静默而坚定的姿态,站立在中国文学的庭院里,见证着时光,也诉说着人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