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爱护环境的名言,今天还适用吗?

古典智慧与哲理

这类名言多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爱护环境的名言,今天还适用吗?-图1

  1. 天人合一。

    • 释义: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是东方环保思想的最高智慧。
  2.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 释义:如果按照合适的时间进入山林砍伐木材,木材就会用不完,这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
  3.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
    • 释义:排干湖水来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森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这深刻揭示了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短视行为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4.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出处:《朱子家训》
    • 释义:吃一顿粥、一顿饭,都应该想到它来得不容易;衣服上的一根丝线、一条线索,都要常常体会到生产它的艰难,这教导我们要珍惜资源,反对浪费。

国外名人名言

这些名言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文学家,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

  1. 大地给予我们的是精华,而最后它从我们这里得到的回赠,却是伤害。

    • 出处:[意大利] 达·芬奇
    • 释义:一语道破了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与回馈之间的巨大失衡,充满了警示意味。
  2. 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向子孙后代借用它。

    • 出处:[美国] 原文有多个版本,常归于印第安谚语
    • 释义:这是一种深刻的代际责任观,提醒我们今天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3. 大自然已经足够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贪婪。

    • 出处:[印度] 圣雄甘地
    • 释义:清晰地界定了“需求”与“贪婪”的界限,指出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无止境的欲望。
  4. 我不是环保主义者,我只是一个地球居民,对地球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 出处:[美国]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释义:强调了环保不是少数人的职业,而是每一个地球居民的责任和义务。
  5.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 释义:简洁有力地说明了保护环境与人类自身生存的紧密联系。
  6.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 出处: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 释义:这句口号响彻全球,提醒人类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别无选择。

现代与警示性名言

这些名言更直接地反映了当代环境问题,呼吁人们立即行动。

  1.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 出处: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如亚洲动物基金会)的公益广告口号
    • 释义:从消费端入手,提醒每一个消费者,我们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命运。
  2. 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 释义:形象而残酷地警示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3.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释义:这是中国官方常用的宣传语,强调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长远价值和重大意义。
  4.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

    • 释义:直接点明了环境与人类生存的根本关系,强调了破坏环境的后果。

诗意与哲思类

这类名言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引发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对破坏的反思。

  1.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精确地计算出来的自然。

    • 出处:[法国] 萨特
    • 释义:赞美了自然界的精妙与和谐,暗示了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而非粗暴地干涉。
  2. 大地是万物之母。

    • 出处:[古希腊] 赫拉克利特
    • 释义:用最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地球对生命孕育的根本作用,充满了敬畏之心。
  3. 当最后一只老虎从动物园里消失,最后一只雄鹰从天空坠落,最后一棵枯树在沙漠中倒下,人类才发觉,金钱不能吃。

    • 释义:描绘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末日景象,揭示了在生存面前,物质财富的苍白无力。

希望这些名言能给您带来启发,让我们一起行动,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