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引用自经典著作、领导人讲话或官方表述的“金句”,这些是核心价值观最权威、最直接的体现。
- 与核心价值观内涵高度契合,能够诠释其精神实质的古诗词、俗语和现代名言,这些名言能让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加生动和深刻。
下面我将为您分门别类地整理,并提供解读。

权威表述与“金句”
这些是直接来自官方渠道的表述,言简意赅,力道千钧。
关于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出处: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
- 解读:这句话深刻诠释了“富强”这一国家目标的终极意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富强”最生动的表达。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 出处:官方对“民主”的经典定义。
- 解读:清晰地阐明了中国的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 出处: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
- 解读: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文明”的内核,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仅在于物质财富,更在于其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自信。
-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 出处: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常被用来诠释中国的外交理念和文化观。
- 解读:完美诠释了“和谐”的内涵,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追求共同发展与繁荣,是处理人与人、国与国关系的理想境界。
关于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 出处:官方论述。
- 解读:明确了“自由”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地位,它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在法律框架和集体利益下的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
-
“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出处:官方论述。
- 解读:点明了“平等”的核心地位,它不仅指法律上的平等权利,更包含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实现机会平等和结果公平的愿景。
-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 出处:习近平主席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
- 解读:这句话将“公正”与“法治”紧密相连,指出法律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公正”最坚实的保障。
-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出处:对“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的概括。
- 解读:全面阐述了法治的四个关键环节,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路径和行动纲领。
关于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 出处: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
- 解读:深刻阐明了“爱国”作为一种朴素而深沉的情感,是个人道德的基石,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出处:中国的一句古训,在当代被反复强调。
- 解读:是对“敬业”精神最精辟的诠释,它告诫人们,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 出处:中国古训,常被引用。
- 解读:强调了“诚信”对于个人、事业乃至国家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是立身之本、发展之基。
-
“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点‘人情味’。”
- 出处:源自对传统美德的倡导,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广为流传。
- 解读:生动地诠释了“友善”的核心,即在社会交往中,要充满温情、互相尊重、乐于助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经典诠释与相关名言
这些名言虽然不是核心价值观的直接表述,但其精神内核与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富强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 解读:物质基础(富强)是精神文明(文明)的前提,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和文化生活。
民主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 解读:体现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了人民在国家中的至高地位。
文明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 解读:形容人既有文化修养(文),又有朴实品德(质),内外兼修,达到“文明”的境界,这是对个人文明修养的经典描述。
和谐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 解读:深刻揭示了和谐的真谛——不是盲目附和,而是在尊重差异、保持独立见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与合作,这是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黄金法则。
自由
- “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 解读:这是孔子描述自己七十岁时的人生境界,它表达了一种高级的自由:在深刻理解并遵守规则(“矩”)的基础上,实现内心的真正解放(“从心所欲”),是自律与自由的完美统一。
平等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 解读:指出了社会稳定的根本在于公平正义(“均”),而不是财富的绝对数量,这与“平等”追求机会公平和结果正义的思想高度契合。
公正
- “不偏不党,正道而行。” ——《黄帝经》
- 解读:形容处理问题不偏袒任何一方,严格按照原则和规则办事,是“公正”最形象的写照。
法治
-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有度》
- 解读:法律不会偏袒权贵,就像墨线不会迁就弯曲的木头一样,这体现了法律的普遍性和权威性,是“法治”精神的精髓。
爱国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 解读:表达了一种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置个人生死、祸福于度外的崇高爱国情怀,是“爱国”精神的极致体现。
敬业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 解读:阐述了事业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和思考,而失败则源于懒惰和盲从,这是对“敬业”精神最经典的劝勉。
诚信
-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 解读:说话一定要算数,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是“诚信”最直接、最朴素的行动准则。
友善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 解读:这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是“友善”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方法。
希望这份整理能帮助您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