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2025高考诗歌赏析,今年考点会怎么变?

下面我将为你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高考诗歌赏析攻略,从核心考点、解题步骤、常见题型、答题模板实战演练,一步步带你掌握这个题型。

2025高考诗歌赏析,今年考点会怎么变?-图1


核心考点:高考到底在考什么?

高考诗歌赏析题,本质上是在考察你能否像一个专业的文学评论家一样,去“解码”一首诗,它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核心能力展开:

  1. 形象分析能力:能否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人物形象

    • 意象:诗中具体的物象(如“月”、“柳”、“酒”、“舟”),它们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 人物形象: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豪放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闲适的陶渊明)。
  2. 语言品味能力:能否理解并赏析诗歌炼字、炼句的艺术效果。

    • 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关键字的精妙之处。
    • 炼句:名句、关键句的深刻含义和表达技巧。
  3. 表达技巧鉴赏能力:能否识别并分析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
    •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反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联想、想象、象征、白描等。
    •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4. 思想情感把握能力:能否准确理解并概括诗歌所蕴含的和作者情感

    • 情感类型:喜悦、欢快、离愁别绪、思乡怀远、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恬淡闲适、怀古伤今等。
    • :人生感悟、哲理思考、社会批判、政治抱负等。

黄金解题四步法(审读 → 联想 → 析题 → 作答)

拿到一首诗,不要急着看题目,按照这个流程来,你会更有条理。

第一步:审读诗歌,初步感知

  1. 是诗歌的“眼睛”,往往点明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时间、地点或情感基调。

    • 《春夜喜雨》→ 点明时间(春夜)、事件(喜雨)、情感基调(喜悦)。
    • 《登高》→ 点明动作(登高),多为怀古伤今、感时伤怀。
    • 《望江南·梳洗罢》→ 词牌名+标题,点明人物(思妇)和动作(梳洗、远望)。
  2. 看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风格和时代背景,有助于你快速定位诗歌的情感方向。

    • 李白 → 豪放飘逸,浪漫主义。
    • 杜甫 → 沉郁顿挫,现实主义,“诗史”。
    • 苏轼 → 豪放旷达,也有婉约深情。
    • 南唐后主李煜 → 亡国之痛,哀婉凄绝。
  3. 看注释:注释是命题人给你的“福利”,千万不要忽略!它可能解释生僻字词、地名、典故或时代背景,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注释中提到“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 → 诗歌情感很可能与战乱、国破家亡有关。

  4. 读诗句

    • 通读一遍:不求甚解,先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基调,是欢快?是悲伤?是豪迈?是宁静?
    • 划分层次:找出诗歌的“起承转合”,通常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议论,找出能体现主旨的“诗眼”或关键词。

第二步:联想储备,建立联系

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调动你的知识储备。

  • 联想意象:看到“月亮” → 思乡、思人;看到“柳” → 留别、惜别;看到“杜鹃” → 悲苦、哀怨;看到“梅花” → 坚贞、高洁。
  • 联想典故:看到“廉颇老矣” → 联想到廉颇的典故,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看到“折戟沉沙” → 联想到赤壁之战,抒发兴亡之感。
  • 联想手法:看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立刻想到“移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看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立刻想到“以动衬静”。

第三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用,圈出关键词,明确题目让你“做什么”。

  • 问法一(问情感/主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要求:概括情感,答出“是什么”。
  • 问法二(问手法/技巧):“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妙处。”
    • 要求:点明手法,分析作用,答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 问法三(问作用/效果):“这首诗的颈联(或某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XX(主题/情感)的?”
    • 要求:分析其在结构(铺垫、过渡、呼应、卒章显志)或内容(深化主旨、增强感染力)上的作用。

第四步:规范作答,分点阐述

  1. 观点先行:用一个明确的短语或句子作为答案的“帽子”,直接回答问题。

    • 问情感 → 答:本诗表达了……(情感)。
    • 问手法 → 答:本诗主要运用了……(手法)。
  2. 结合诗句一定要引用原诗中的词句作为你的证据! 这是最能体现你阅读能力的部分,将诗句用引号引出,或直接点明。

    • 错误示范:“这首诗很悲伤。”
    • 正确示范:“这首诗通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或‘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诗句,抒发了……的悲伤之情。”
  3. 分析阐释:这是答案的核心,把诗句和你的观点(情感/手法)联系起来,解释为什么这句诗能表达这种情感,或为什么这句诗用了这种手法,以及好在哪里

    (以“绿”字为例):“‘绿’字是炼字的典范,它将形容词‘绿’用作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过,江南大地瞬间变绿的景象,化静为动,富有生机和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喜爱和喜悦之情。”

  4. 分点作答,条理清晰:如果一个问题包含多个要点,或者要求分析多个诗句,请用“①、②、③”或“其次、等序号标明,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常见题型与答题模板

分析思想情感

  • 答题模板

    1. 概括:本诗通过描写……(内容),抒发了诗人……(情感)。
    2. 结合:诗中“XXX”一句,直接/间接地表达了……(具体情感)。
    3. 补充:还流露出……(另一层情感,如对现实的无奈、对人生的感慨等)。
  • 示例

    :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分析其蕴含的情感。 : ① 本诗通过描绘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的恬静安适,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之情。 ② 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以动衬静,描绘了一幅清幽明净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③ 诗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感叹,也流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山林的超脱与向往。

鉴赏表达技巧

  • 答题模板
    1. 点明:本诗(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