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做事先做人,2025职场新人必备名言?

核心解读:“做事先做人”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做好、取得成功,首先必须把自己的人品、品德修养好。

做事先做人,2025职场新人必备名言?-图1

  • “做人” (To be a person):指的是培养高尚的品德,如诚信、正直、善良、谦虚、有担当、懂得感恩、尊重他人等,这是内在的、根本的。
  • “做事” (To do things):指的是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实现事业目标,这是外在的、表现的结果。

逻辑关系:品德是“1”,事业、财富、地位等都是跟在后面的“0”,没有了“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只有“1”立住了,后面的“0”才有价值,才能越积越多,一个品德有问题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走不远,甚至会因为德不配位而招致失败。


名言出处与演变

“做事先做人”这句话并非某位古人的原话,但它所蕴含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儒家文化,是众多先贤智慧的结晶和现代的精辟总结。

思想源头(儒家经典)

虽然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七个字,但其精神内核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 解读:这段话清晰地阐述了“修身”是所有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这里的“修身”,做人”的根本,没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一切宏伟的事业都是空谈。
  • 孔子:“德不孤,必有邻。”

    • 解读:有德行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人与他为伴,强调了品德的力量,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而这些正是“做事”成功的关键资源。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解读:当管理者自身品行端正时,不下命令,下属也会跟着行动;如果自身品行不端,即使下了命令,也不会有人听从,这深刻地说明了“做人”(身正)对于“做事”(管理)的决定性作用。

现代总结与流行

“做事先做人”这句话在当代被广泛引用,尤其是在企业管理、职场教育和个人成长领域,它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古老的智慧现代化,使其更易于理解和传播,它告诫人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个人品德的塑造。


相关的经典名言(分门别类)

以下是围绕“做事先做人”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的名言警句。

强调品德是根基

  • 德者,才之帅也。 —— 《资治通鉴》
    • 解读:品德是才能的统帅,没有品德的引领,才能可能被用于歧途。
  •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 司马光
    • 解读:才能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能的主帅,再次强调了品德的核心地位。
  •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 解读:取得小小的胜利可能需要一些小聪明,但要想取得巨大的、长久的成功,必须依靠高尚的品德。

强调诚信与正直

  •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 解读:人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事业没有信用就无法兴旺发达,国家没有信用就会走向衰败,诚信是所有“做事”的基石。
  •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 《孟子》
    • 解读:诚实是天道的法则;追求诚实是做人的法则,将诚信提升到了天道的高度。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论语》
    • 解读:心胸开阔、正直的人总是神定气安,而心术不正、斤斤计较的人则常常忧虑不安,正直的内心能带来长久的安宁。

强调修身与自省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
    • 解读: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这是“做人”的自我修炼方法。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论语》
  • 解读: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希望能和他一样;看到品行不好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类似的缺点。

强调谦逊与感恩

  • 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 解读: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能得到益处,谦逊是“做人”的重要美德,也是持续“做事”的动力。
  •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 解读:连乌鸦都知道喂养年老的父母,小羊也知道跪着接受母乳并感谢母亲,做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

“做事先做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最终成就,取决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时刻不忘修炼自己的内心,培养高尚的品德,这才是通往成功与幸福的根本大道。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