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离骚诗歌千年后,为何仍能引发当代人共鸣?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屈原的代表作,被誉为“骚体”的源头,它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部充满政治理想、哲学思辨和神话想象的宏伟篇章。

离骚诗歌千年后,为何仍能引发当代人共鸣?-图1


基本信息

  • 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3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
  • 体裁骚体诗,也称“楚辞体”,这种形式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格式,句式长短参差,多用“兮”字来协调音节,节奏自由奔放,情感浓烈。
  • 地位:“风骚”并称,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风”指《诗经》,“骚”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题目释义

“离骚”二字的含义历来有多种解释,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是:

  • :通“罹”,意为“遭遇”。
  • :忧愁、愁绪。
  • 合起来遭遇忧愁,即屈原抒发自己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而遭受排挤、放逐的忧愁和愤懑。

另一种解释是“离别的忧愁”,即屈原与君王、与故国、与理想告别的痛苦。


创作背景

《离骚》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流放期间。

  1. 政治理想:屈原出身贵族,才华横溢,他主张“美政”,即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希望使楚国强大起来。
  2. 奸佞谗毁:由于他的才华和正直,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和谗言,这些小人向楚怀王进谗,说屈原“伐其功”(炫耀自己的功劳),导致楚怀王逐渐疏远了他。
  3. 理想破灭:屈原被流放后,眼见国家政治日益腐败,国势日衰,而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内心充满了极度的痛苦、失望和愤懑,他将这些情感倾注于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主要内容与结构

《离骚》全诗共373句,2400余字,内容博大精深,结构宏大,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自述身世与理想(1-52句)

  • 高贵的出身:“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帝高阳的子孙啊,我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开篇即点出不凡的家世,为他的政治理想提供合法性。
  • 美好的名字与品德:他降生时的祥瑞之兆,以及父亲为他取的名字“正则”(平)、“灵均”(原),寓意他品行端正、天赋异禀。
  • 修身养性与远大志向:他努力学习、修养品德,希望能辅佐君王,实现“美政”理想。

第二部分:忠而被疏,遭遇谗言(53-131句)

  • 追求与挫败:他为了实现理想,“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驾驭着千里马奔驰吧,来啊,我为您在前引路!),积极进取。
  • 君王的摇摆:楚怀王开始信任他,但很快就被小人蒙蔽,开始疏远他。
  • 中伤与辩解:小人说他“好修姱以鞿羁兮”(爱修饰、故作姿态),屈原激烈地为自己辩护,表明自己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而非个人私利。

第三部分:追求理想的上下求索(132-324句) 这是全诗最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部分,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千古名句的出处。

  • 现实的无望:在楚国国内,他找不到理解自己的人,政治理想无法实现。
  • 灵光的求索:他驾着龙车,让凤凰为他开道,在天上神游。
    • 上求天帝:他来到天帝的门前,让守门人开门,想向天帝陈述自己的苦闷和理想,但守门人“倚阊阖而望予”,不予理睬。
    • 下求神巫:他转而向巫神问卜,巫神告诉他,楚国的现实已经无望,劝他去国远游。
    • 远游的幻想:他听了神巫的话,决定离开楚国,他远涉昆仑,到西皇(少昊)那里去,寻找新的理想国度。
  • 眷顾故国的抉择:在他飞升远行,到达天际的最高点时,他忽然回望楚国,看到了自己故乡的屋顶,顿时“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我的车夫悲伤,我的马也眷恋,盘桓着不肯前行),强烈的爱国之情让他最终放弃了离开,决心“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难道我心中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这是全诗情感的最高潮,展现了屈原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第四部分:决心以死殉国(325-373句)

  • 回到现实:从幻想中回到残酷的现实,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表明心迹。
  • 最终的选择:他决定以死殉国,用香草和美人(象征君王)来表明自己的高洁,全诗在一种悲壮而决绝的气氛中结束。

艺术特色

  1. 浪漫主义的典范

    • 瑰丽的想象:诗中充满了神话传说、神游仙境、龙凤驾车等奇幻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宏伟壮丽的艺术世界。
    • 情感的升华:将个人的忧愁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情感表达极其浓烈、奔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 “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 香草:诗中大量使用“江离”、“辟芷”、“秋兰”等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德和美好的才能,用“萧艾”、“茝兰”等恶草比喻朝中的奸佞小人,这种象征手法开创了中国文学“比兴手法的先河”。
    • 美人:通常指楚王,有时也指他所追求的理想和理想中的政治环境。
  3. 骚体诗的独特形式

    • 句式灵活:句子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富有音乐感。
    • “兮”字的运用:“兮”字在句中或句末反复出现,起到了调节节奏、舒缓语气、增强抒情性的作用,是楚辞最显著的语言特征。

经典名句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前面的道路又漫长又遥远,我将要上天入地到处去追求探索。) 寓意:表达了为了实现理想,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长地叹息,擦着眼泪啊,哀伤人民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寓意: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只要是我心中认为美好的理想,就算为它死上千万次也绝不后悔。) 寓意:展现了为理想献身、至死不渝的坚定意志。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整个世界都浑浊不堪,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人都沉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 寓意: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个人操守的孤高品格。

《离骚》不仅是一首个人抒情的长诗,更是一部浓缩了屈原政治生涯、哲学思想和爱国情怀的史诗,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奔放的情感、瑰丽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深刻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成为中国文人精神的源头之一,读懂了《离骚》,在很大程度上也就理解了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执着与悲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