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白的名言今何在?当代价值被遗忘了吗?

很高兴为您整理关于“白”的名言。

白的名言今何在?当代价值被遗忘了吗?-图1

“白”在中国文化中含义丰富,它既是颜色,也象征着纯洁、朴素、真实、空无、失败和哀悼等,围绕“白”的名言也涵盖了哲学、文学、人生感悟等多个层面。

以下我将这些名言分为几个主题,以便您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哲理与智慧:象征“空无”、“纯粹”与“本真”

这类名言中的“白”常常与“空”、“无”、“素”等概念结合,代表一种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或是一种需要用智慧去领悟的境界。

  1.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大白若辱。

    • 出处:《道德经》
    • 释义:最美的声音听起来无声无形的,最大的形象看起来没有形状,最深刻的道理是极其简单的,最纯粹洁白的东西看起来反而有些暗昧。
    • 解读:这是老子“道”的哲学思想之一。“大白若辱”中的“辱”并非耻辱,而是“黑”或“暗”的意思,它告诉我们,最极致的纯粹(白)可能并非我们肉眼所见的那种刺眼的白,而是内敛、含蓄、与万物和谐共存的形态,这体现了道家对“道”的深刻理解——真理往往隐藏在朴素的外表之下。
  2. 当以空明之心,观万物之白。

    • 出处:禅宗思想
    • 释义:应当用一种空灵、澄澈、不带偏见的心,去观察和体会事物最本真、最纯粹的状态。
    • 解读:这里的“白”象征着事物的本来面目,未被欲望、杂念所污染的真实。“空明之心”是达到这种境界的途径,这是一种修心的方法,强调去除内心的尘埃,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
  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出处:《论语·雍也》
    • 释义:如果质朴多于文采,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采多于质朴,就显得浮夸,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得当,才是一个君子。
    • 解读:虽然这里没有直接用“白”字,但“质”的核心就是朴素、纯粹,可以理解为一种“白”的状态,孔子强调的是内在的质朴(白)与外在的文采(修饰)之间的平衡,这是一种中庸之道的体现。

文学与审美:象征“纯洁”、“朴素”与“高洁”

在文学作品中,“白”常常用来描绘自然景物,或比喻人的品格,表达对纯洁、素雅和高尚情操的赞美。

  1.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出处:宋·卢梅坡《雪梅》
    • 释义:梅花在颜色上要比雪差三分白,但雪在香气上却要比梅花输上一段。
    • 解读:这是千古传诵的咏物名句,它用“白”来描绘雪的洁白无瑕,并通过与梅花的对比,说明了美各有千秋,人各有所长,雪的白是视觉上的极致,而梅的香是嗅觉上的独特,两者相互映衬,缺一不可。
  2.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释义: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情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像那晶莹的玉壶中盛着的一块冰一样,纯洁无瑕。
    • 解读:“冰心”和“玉壶”都是洁白、透明的意象,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政治操守,即使在官场失意、被贬谪的境遇中,也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出处: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释义:清澈的水中生长出来的荷花,天然美丽,没有经过任何人工的雕琢和修饰。
    • 解读:这是李白推崇的最高审美境界。“芙蓉”的白是清新自然的,代表了不加修饰的、本真的美,这句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纯真、质朴人格的追求。

人生与境界:象征“纯粹”、“本真”与“初心”

这类名言将“白”作为一种人生理想或精神境界,鼓励人们回归本真,保持内心的纯粹。

  1. 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儿。

    • 出处:《道德经》
    • 释义:去掉外在的装饰和伪饰,回归到像婴儿那样纯真、朴素、自然的状态。
    • 解读:“璞”是未经雕琢的玉石,“璞”的颜色就是“白”,婴儿的心灵也是一片空白、纯粹无邪的,这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意味着在经历了世事后,洗尽铅华,回归生命最本真的状态。
  2.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 出处:清·郑板桥
    • 释义:为文或作画要像深秋的树木一样,删去繁杂的枝叶,留下主干;立意要像早春的花朵一样,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 解读:虽然这里没有“白”字,但其精神内核与“白”的“纯粹”和“朴素”高度一致,通过“删繁就简”,最终留下的就是最核心、最本质、最纯粹的部分,这本身就是一种“白”的境界。

历史与典故:象征“失败”、“徒劳”与“真相”

在某些语境下,“白”也带有负面含义,如“白费”、“白卷”,引申为没有成果或真相大白。

  1.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 出处: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君猷》
    • 释义:人世间的一切到头来都像一场大梦,算了吧,就像那重阳节后的菊花(明日黄花),连蝴蝶见了也为它发愁。
    • 解读:这里的“黄花”即菊花,重阳节过后,菊花由盛转衰,颜色也变得暗淡,虽然不是直接说“白”,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成语,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其意象与“白”所代表的衰败、徒劳有相似之处。
  2. 真相大白

    • 出处:民间俗语
    • 释义: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完全被揭露出来。
    • 解读:“白”在这里是“清楚”、“明白”的意思,当所有迷雾散去,事情的本来面目(真相)就完全“白”了,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个非常常用且有力的成语。

“白”这一简单的汉字,通过不同的语境和组合,承载了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道德经》中“大白若辱”的哲学思辨,到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人格高洁;从卢梅坡笔下雪与梅的“”之美,到苏轼感叹人生如梦的“”之虚幻,它既是视觉上的纯粹,也是精神上的本真,更是对人生境界的永恒追问,希望这份整理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关于“白”的名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