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知识点大全
第一部分:诗歌基础概念
什么是诗歌? 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它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的分类
-
/题材分:
- 写景诗: 描绘自然风光,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或借景抒情。
- 咏物诗: 描咏具体事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常为托物言志)。
- 咏史诗/怀古诗: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题材,抒发感慨或借古讽今。
- 送别诗: 表达与友人、亲人分别时的不舍、思念、祝福或勉励之情。
- 边塞诗: 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思乡厌战的情绪。
- 思乡怀人诗: 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 即景抒怀诗: 即事感怀,由眼前的事物触发情感。
- 哲理诗: 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深刻的哲理。
-
按形式/格律分:
- 古体诗(古风): 产生于唐代以前,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没有严格限制,如《诗经》中的作品、汉乐府、曹操的《观沧海》。
- 近体诗(格律诗): 产生于唐代,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押韵上有严格规定。
- 律诗: 通常为八句(四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讲究平仄押韵。
- 绝句: 通常为四句,分为“首句、次句、三句、末句”,对仗不强制,但可以,讲究平仄押韵。
- 词: 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又称“长短句”,因为句子长短不一,词有固定的“词牌名”,如《如梦令》、《水调歌头》、《沁园春》等,规定了词的格律。
- 曲: 兴起于元代,可配乐演唱,句式更灵活,语言更通俗,分为“散曲”和“剧曲”。
第二部分:诗歌的基本要素
意象
- 定义: 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简单说,借物抒情”中的“物”。
- 作用: 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诗歌意境的构成单位。
- 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 植物类:
- 柳树: “柳”谐音“留”,常用来表达惜别、挽留之情。(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梅花: 傲雪凌霜,象征坚强、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菊花: 隐逸、高洁、脱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芭蕉: 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连。(如: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 动物类:
- 杜鹃(子规): 传说为蜀帝杜宇魂魄所化,叫声凄切,常用来表达哀怨、思归之情。(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鸿雁、青鸟: 常作为信使,象征书信、思念。(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蝉: 暗喻高洁的品行。(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自然现象类:
- 月亮: 思乡、思人、团圆、永恒的象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夕阳(落日): 象征迟暮、悲凉、离别。(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流水: 象征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细雨: 常用来渲染愁绪、凄凉的氛围。(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音乐类:
- 笛、箫、筝: 常表达思乡、离别、哀怨之情。(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植物类:
意境
- 定义: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完美融合所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是意象的升华。
- 构成: 意象 + 意境 = 画面 + 情感
- 常见意境类型:
- 雄浑壮阔: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清新自然: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孤寂冷清: 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恬静优美: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萧瑟凄凉: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语言风格
- 豪放: 气势雄浑,境界开阔,感情奔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 婉约: 语言清丽含蓄,感情细腻缠绵,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
- 沉郁顿挫: 情感深沉、悲凉,语言苍劲有力,代表人物:杜甫。
- 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事雕琢,流畅自然,代表人物:陶渊明、孟浩然。
- 通俗易懂: 语言平实,明白晓畅,代表人物:白居易。
第三部分: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 比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拟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都带上了人的情感)
-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对偶: 上下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律诗中颔联、颈联必用,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借代: 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代指权贵之家)
- 设问/反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设问,引出下文)“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反问,表达积极乐观)
- 用典: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向秀闻笛、王质观棋的典故)
表达方式
- 抒情:
-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不加掩饰地直接抒发情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间接抒情:
-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景中有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托物言志: 借描写某个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借竹子表明坚韧不拔的志向)
-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