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范增名言今何在?当代人为何仍需读?

以下是范增最广为人知且最具代表性的名言,并附上背景解读。

范增名言今何在?当代人为何仍需读?-图1

最具代表性的名言

“竖子不足与谋!”

  • 背景:这是范增在鸿门宴上,看到项羽一再犹豫,错失杀掉刘邦的最佳时机后,对项伯所说的话,这句话充满了对项羽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的极度失望和愤怒。
  • 解读
    • 竖子:原意是“小子”,在这里是极度的蔑称,类似于“这个没用的东西”、“蠢货”。
    • 不足与谋:不值得和他一起谋划大事。
    • 含义:这句话是范增一生对项羽评价的缩影,他认为项羽有匹夫之勇,却缺乏政治远见和决断力,终究成不了大事,这不仅是气话,更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论,预示了楚汉相争的最终结局。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背景:也是出自鸿门宴,当时刘邦的势力日益壮大,范增通过观察“天子气”(古代一种迷信说法,认为帝王所在之处会有祥瑞之气)和洞察刘邦的为人,断定刘邦是项羽未来最危险的对手,是未来天下的主人。
  • 解读
    • 洞察力:这句话充分展现了范增超凡的政治和军事洞察力,他不只看眼前,更能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 急切与担忧:“急击勿失!”(赶快攻打,不要错失良机!)体现了他对项羽的担忧和急于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他希望项羽能在他有生之年,根除这个心腹大患。
    • 战略眼光:他将刘邦从“沛公”(一个诸侯)提升到“天子”的高度来对待,显示了他宏大的战略格局。

“唉!竖子不足与谋,杀项庄,事良已!”

  • 背景:同样是鸿门宴上的情节,当项羽又一次犹豫不决时,范增非常生气,立刻召来项庄,以舞剑为名,伺机刺杀刘邦,他对项庄说这句话,意思是:“唉!这小子(指项羽)不值得和他商量大事,你(项庄)去杀掉刘邦,事情就办妥了!”
  • 解读
    • 行动派:这句话体现了范增的性格——当决策者犹豫不决时,他会果断采取行动来推动计划。
    • 对项羽的彻底失望:连续两次说出“竖子不足与谋”,表明范增已经对项羽彻底失去了信心,不再指望他能做出正确决策,只能自己想办法来弥补。

其他体现其思想的言论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解读:这句话虽然和第二句重复,但单独来看,它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识人术”和“预判术”,范增不仅仅是看“气”,更是结合了对刘邦行为、能力、人心向背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刘邦有“天子之气”的结论,这是一种将迷信与政治智慧相结合的观察方式。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 解读:虽然这不是范增直接说的话,但这段描述的是项羽进入咸阳后的所作所为,而范增对此是持反对态度的,他认为项羽这样做是“沐猴而冠”(猴子戴帽子,装人样),成不了大器,范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国家,而项羽的残暴和短视,与范增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这也是两人最终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之一。

范增的名言,核心都围绕着“识人”“决断”

  • 他善于识人:能一眼看穿刘邦是“天子”之才,也能看透项羽是“竖子”之资。
  • 他果于决断:一旦看准目标,就主张雷霆出击,绝不拖泥带水。
  • 他的悲剧:在于他遇到了一个他无法改变的主人——项羽,他有“国士”之才,却遇到了“匹夫”之主,最终壮志难酬,悲愤离去,客死途中,留下了千古遗憾。

范增的名言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关于领导力、决策力和识人智慧的深刻启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